网络信息,无论是双十一还是618,猫狗撕逼大战,二选一压迫电商们不得不表态。各平台间竞争的实质是对用户流量的竞争,暴露了巨头们对用户流量是多么的渴望和焦虑。
不管是互联网+,还是+互联网,或者如阿里巴巴CEO张勇所说“谁都看不懂就对了”的新零售概念,最终还是要利润,君子爱财取之有道,但什么是有道之财?什么算取财正道?
阿里模式,其实是市场模式,不过把地面市场搬到网络。只管收保护费,基本上是网商各自经营。低价竞争乱行乱市劣币驱逐良币,冲击实体企业经营困难,迟早会引发大问题。京东模式算是商场模式,把超市大卖场移到网络,可以称为网上“沃尔玛”。虽然像“沃尔玛”一样,代替商家经营,但信息垄断制造信息壁垒,靠信息不对称赚钱盈利,不符合互联网精神。两棵大树压制了互联网商业的发展,其余的垂直细分市场等策略,只能是夹缝中生存。
互联网商业模式应该走第三条路。综合阿里、京东模式利弊,做信息枢纽、交换平台、分配中心。靠信息引导,靠利益分配管控发展壮大。
现代市场的竞争,实质是信息的竞争,而消费者需求信息是否真实,能否及时,取决于消费者愿否参与,能否负责。人只要参与其中承担责任和后果,信息自然相对真实、及时、可靠、可信、有利、有用,市场必然稳固发展。
人是信息的接收目标,同时又是信息源,还是传播结点。只有掌握了更多的人,信息的产生、验证、加工处理、传播、接收、反馈、制造新信息不断循环,才有了基础和活力,这就是人际网络的价值。如何利用人的社会资本,发挥人际网络的价值,比互联网更重要。互联网始终是信息流的工具,互联网改变的是人的观念。如何影响人形成见和同解,才能聚小成大,聚专成全。
谈到信息和大数据,哪个能和6亿多QQ会员,8亿多微信会员的腾讯相比?已经掌握如此大数据的腾讯,不差技术,不缺资金,拍拍网又如何?为何不能充分运用好手中的海量人际资本?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,缺乏利益捆绑。掌握不等于掌控!虽然掌握了海量人员数据信息,却只能小心翼翼地使用这笔财富。否则使用不当,已经不成为秘密的个人隐私,会给使用者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。当我们谈论精准营销、数据库营销的时候,是建立在消费网络的信息数据库基础上的设想,对受到大量伤害的消费者信息数据,又该如何处理?
腾讯、阿里巴巴、京东、顺丰、百度、网易、新浪、搜狐、电信、移动、联通、银行、邮政、公安、交通……众多互联网平台数据库,人员数据量不能说少,搜索工具不可谓不先进,但是信息量已经成为负担。信息爆炸时代搜索信息的成本甚至高过信息本身的价值,而且还不能对信息的真伪做出正确判断。信息的及时性、有效性、规模性等等更是无从谈起。即使这样,信息仍然散落在互联网某个角落躲猫猫,冷眼嘲笑着想找到利用它们的人。筋疲力尽地搜索寻找过程让人烦躁,更严酷的是,即使找到了,真的敢相信吗?敢使用吗?不能让人相信的数据价值等于负数,曲解的信息更是负担。
将来的趋势不是物美价廉、服务周到就可以吸引消费者,靠做同样的事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、成本更低、效率更高的同质化竞争,不会让企业长治久安。而是在消费者认同产品的前提下,消费的同时还要参与分配赚钱,变支出为赢利,变负号为正号。谁这方面做的公平、公正、完善谁才能吸引消费者,谁能让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其中才能做大做强。
生产流通消费是规律,参与交换分配是逻辑,分配规则决定财富分布曲线是结论,以衡求和是宗旨。量化才是方案,流程才能运作。有钱任性可以撕逼互掐,但尊重消费者,以人为本不是靠价格战。商道不是嘴上空谈。虽无奈但仍然要发声。